姓者,人用以著其生之所自也。左传曰:“天子建德,因生以赐姓。”通鑑外云:“姓者,统其祖考所自出;氏者,别其子孙之所自分。”
梅,是中华古姓。三伉姓注:“梅出于子姓。”子姓是商朝王族之族号。姓氏考略云:“虞舜时,高辛氏帝喾(即轩辕皇帝曾孙)之子契,官司徒,佐禹治水有功,封于商(今陕西商县)。其母吞邬(即燕)子而生,赐姓子。”传十四世成汤(即履,亦名天乙),战败夏桀而即位于今河南偃师县西,国号商(公元前1766~1121年)。至盘庚迁都于今河南安阳县之殷圩,国号殷。盘庚八传至武乙,移都今河南淇县。武乙崩,子太丁继位。太丁有弟,封于梅,人称梅伯,是为梅姓之始。
梅伯之国,在亳州南20里处(今安徽毫县梅城集)。太丁崩,帝乙立;帝乙崩,受辛立。是时,年事已高的梅伯为商朝同姓诸侯之国主,见受辛无道,群目为纣,乃屡次直谏,纣竟怒而杀之。梅伯“子孙乃以国为姓”,转从四方百邑。经3000多年布脉分根,繁衍于三江五州,尤以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河南、江西、四川、浙江、广东、江苏九省梅氏人数为多。
梅氏,是中州世族。在其作息居处的汝南郡中,自有其特殊地位及声望,其氏支系乃奉着汝南郡号走入南中国的山涯水隈,故凡是梅族的人,无不熟知其郡号——汝南郡,为数典念祖,在各梅氏家庭神龛中央皆书:“汝南堂上历代祖先神位”祭祀之。
梅氏除了华夏本系外,在《姓氏考略》中曾出现南蛮、北狄两宗梅氏。时移世易,如今南蛮、北狄均已汉化,此梅与彼梅,已勿论什么正统与骥附,都是“成汤緜世泽,梅国振家声”了。
察广东台山之梅氏,世居端芬。越廿四、五传。始祖梅永清(讳美,字玉存),进士出身,仕广州府经略(宁阳学宫书永清公神主,因官而号),原籍江北凤阳府(今安徽省)凤阳县第十里。后因世道变迁而徙至岭南——广东省南雄县珠玑巷。南宋咸淳九年(1273年),梅弘一复自南雄皆其昆弟为避胡妃之难而南逃。卜筑于顺德县龙山及南海县九江。至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寇变,梅永清奉旨镇守新会县。一日,他入新宁(归新会县所辖),路经狮子头山及广海,再从广海驾舟渡过三峡海口,巡视端芬环州朗至海阳水域,受其背枕苍翠凤山,面临清澈芬水,岛屿萦迴,海滨广斥,灵气毓秀,民风淳朴,乃触景生情,赋诗赞曰:“铁锁练孤舟,任从海上浮。天下纷纷乱,此地永无忧。”之后,梅永清乃披荆冒露,与夫人杨氏在凤山脚下(今赤坎村)结庐而居,繁衍后代。后奉命回京师(另传避难回顺德,晚年殁于龙山),只留鬓发牙齿收而藏之,后葬其牙在上泽双尖峰蛇形丑山未向,此地遂以牙山得名(其夫人杨氏坟在列国庙喝作蟹形壬山向)。生二子:彦良、彦明。彦良迁去阳春县坡子头乡落籍,彦明留居端芬。时两人皆在襁褓,因对其父讳号不明,故以官为号。而租庸征输,均属新会。至明弘治十二年(1498年),割立新宁县(1914年易名台山县,1992年5月撤县改市),端芬一带(今端芬镇)为新宁乡落,梅氏子孙皆隶籍新宁。彦明(其山坟在赤坎上村后背喝作凤形已山亥向)配陈氏夫人,生四子,伯延福、仲延寿、叔延昌,季延龄。四家之嫡子皆仍居赤坎村旧址(今山底管理区),其支子各置一乡。延福(长房),配陈陈曾洪四夫人,生三子:成(庶子)、实(嫡子)、关。关之后代石泉迁于阳春。成配邱氏夫人,居于山后,今散居山后、赤坎、石交台、环洲、朝阳、矮岗咀、棋榜、柚柑、西园等村;延寿(二房),配戴氏夫人,生五子:芳、秀、茂、祯、圆,支子居于西头及山子后,今散居西头、六乡、山子后、美隆、南阳、高原、上泽大圹、仁和里、凤阳里、东成里、西园及李壁五村等地;延昌(三房),配阮梁两位夫人,生五子:元韶、元顺、元禄、元道、元祺,支子居于坑美、建安、安怀、锦屏、琼林等村;延龄(四房),配余氏夫人,生三子:林、魁、粒,支子居于东陵及山底,今散居山底、东陵、和乐、永和里、和安、海阳七村及广海东门头等地。原税亩差饷,分为四户,皆创辟丰殖,卓立门风,树德滋茂。今以三世长房延福三子之一一成祖为例,略述百叶分枝,瓜瓞绵延情况:成祖(四世,字崖,号筠松,配邱氏夫人);成祖生子高节(五世,妣梁氏夫人);高节生子子常、子信(六世,配梁林两夫人);子信生子希绍、延秀(七世,配赵陈马三夫人);延秀生子圣美(八世,妣赵黄周马四夫人)、圣扬、圣望、圣瑞;圣美生子彦奇、彦任(九世,配陈氏夫人);彦任生子叔康、叔鼐(十世,妣容氏夫人);叔鼐生子元监(十一世)、元白。传至十一世梅命夔康熙五年,即1666年举人,任新贵令,并以“学士承家”自居),为使端芬梅氏后人“统其祖考所自出,别其子孙之所自分”,曾撰《端芬梅氏族谱》,虽然该族谱仅记到五世,但拟出自十一世之后梅氏后裔的班派:“元锡德瑞,远耀迺宗,友恭忠良,万福攸同。”从此,自十一世梅命夔元字辈起始,端芬梅氏胤嗣,便依照上述字辈次序命名。如笔者是“友”字辈,即属始祖梅永清公派下十九代子孙。然而,今亦不乏属“万”、“福”字辈的后人。屈指算来,世居端芬的梅氏确已越廿四、五传,627载矣。鉴此,后人拟再续班派如下:“崇礼尚仁,克绳祖武,开基创业,贻厥孙谋。”
六个多世纪以来,由于人口繁衍,梅氏子孙除分布今端芬镇山底、山后、锦江、六乡、海阳、西头、南阳七个管理区64条自然村和七联管理区的宁源、康宁、永兴、源洋、东兴5条自然村和西泽管理区的大美、美隆、上大圹、下大塘4条自然村以及塘底管理区的水祝村,那潮管理区的锦香村等自然村外,还越出端芬范围,遍及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广海镇的东门头,海宴镇的萧村,北陡镇的后斜村,深井镇的沙头冲村,隆文镇的深水村等5条自然村以及台城镇等地。据1996年统计,端芬镇各姓人口13508户,5529人,而梅姓约占3700余户,14500多人,成为广东梅氏的主要聚居地。
明清以来,特别是鸦片战争后,西方列强入侵,清廷腐败无能,民不聊生,加上端芬境内地狭人稠,灾害频繁,农民终年劳碌,亦难得温饱,故有部份贫苦农民便离乡外出,至香港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地谋生。至清光绪十一年(1885年)左右,在美西淘金风潮影响下,端芬梅氏之青壮子弟便离乡背井,远渡重洋,先至美国西海岸出卖劳动力,然后转到中、东部芝加哥、纽约等通都大邑,藉洗衣馆、餐馆、杂货店等行业立足。初以辛勤所得,汇款瞻家;继而以积蓄渐丰,向家乡招募帮手;其后经济基础稳固,始旋里携眷出洋,或在侨居地娶妻生子,成家立业。如是年复一年,端芬梅氏移植海外人数与年俱增。时至今日,端芬梅氏族人,除寄居香港、澳门约2万人外,侨寓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约1000人。而侨居美国者,据1989年估计,芝加哥及邻近地区约1500人,纽约2000人,波士顿540人,华盛顿150人,三藩市110人,美亚美200人,底特律120人,必珠卜10人,缅城80人,加上近10年来人口的发展和新移民的激增,端芬梅氏在美国的人口则在1万人以上。此外,还有侨居在加拿大、南美洲、澳洲、非洲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梅氏族裔,其总人数约在3万人以上,海内外梅氏宗亲约有五六百万人,他们对侨居地及祖国家乡的贡献都是巨大的。
同时,端芬旅外梅氏,基于同宗同族的骨肉情谊,以发扬“慎终追远,敦亲睦族”的民族精神为宗旨,多有梅氏公所、梅氏宗亲会、梅氏家庙或梅氏会馆等华侨团体组织。在美国(1776年立国),梅氏子孙自1885年相继出洋谋生后,不数年便在芝加哥成立美国梅氏总公所,除举行恳亲大会,通过《章程》,选举总理(1976年将总理制改为理事制)办理族务外,还于1922年由全美梅氏昆仲捐助而建成总公所楼址,在该所内除设祖先神位外,还有联云:“子姓仰宗传基开梅岭;申年成总所轫发芝城”、“端岭是家乡,北美恳亲成一脉;芝城营会馆,汝南报本表同情。”1953年4月,美京(华盛顿)梅氏公所购下一座三层楼房为公所楼址;1954年7月,纽约市梅氏公所也购一座六层楼房为公所楼址;1962年,必珠卜梅氏公所由梅友立、梅健主理;缅城梅氏公所,成立于1970年8月;底特律城梅氏公所早年由麟耀等主理;1972年,美西三藩市梅氏公所宣告成立;美亚美梅氏公所成立于1976年;波士顿梅氏公所和榄面顿城梅氏公所,后合并为纽英伦梅氏公所,并于1979年以6万美元购成公所楼址。在加拿大,1985年6月24日成立“加拿大梅氏宗亲会。”在马来西亚,1841年由梅佛星提议,梅氏宗亲捐款购置了槟城梅氏家庙。据会员名册记录,该家庙梅氏宗亲全部是广东人,其中95%则为端芬人。在新加坡、仰光等地的梅氏会馆,租地营创,颇为艰辛。香港梅氏宗亲会于清光绪廿六年十二月(1901年1月)已成形,由梅襄乃、梅宗莊等主持。1964年8月28日正式成立,该会光大曏日大伯公原有旧业,耗资港币4万元,购下九龙弥敦道488号四楼一层,面积600余尺,并于1966年10月29日注册为“香港梅氏宗亲会有限公司。”在台湾,1973年成立台湾梅氏宗亲会,会址设在台北市广州街四巷一号。1975年9月20日,世界梅氏宗亲在台湾台北市举行第一次恳亲大会,成立世界梅氏宗亲会,至今已先后在台湾、香港、广州举行了七次恳亲大会。首届会长是梅友卓,第二届理事长是梅恕曾,第三至七届理事长是梅可望。
美国梅氏各市公所成立以来,一直热心家乡建设事业。如三十年代初,在端芬